第174章 世宗大饼!
礼部,尚书署。
主位,江昭手持文书,向下望去。
自左右侍郎以下,二十余位礼官,各有说词。
世、显、仁、高、宣、中、孝。
七大庙号,都一定程度符合先帝的功绩。
“仁,有仁厚施政之意。”一人沉吟着,商议道:“以仁为庙号,古时从未有过,且相对偏颇,难以概述先帝一生功绩。这一庙号就去除吧。”
仁宗,这一庙号无疑是较为符合先帝的施政风格。
可问题就在于,这种没有先例的庙号,具体档次不太清晰。
相较之下,还是去除为妙。
礼部设有仪制清吏司、祠祭清吏司、主客清吏司、精膳清吏司,主官皆为正五品郎中,对外统称礼部郎中,但行使的职权并不一样。
方才说话之人,正是礼制清吏司郎中。
余下还有三位礼部郎中,其中一人乃是江昭的岳丈盛纮,为人谨慎,几乎不开口。
一言既出,不少礼官齐齐点头。
仁字,的确是不太适合。
“中、高二字,都留下吧。”江昭插话道。
中兴之主,可为中。
光大基业,可为高。
上乘庙号也有差距,太、世、高、中几字,就是上乘中的上乘。
其中,太宗庙号,已然为先帝赵光义占据。
世字,不单有继往开来之意,也有世系转移之意。
要是真论起来,可能更适合新帝。
当然,要得到世宗庙号,并非易事。
江昭沉吟着,目光微动。
熙河治政,新帝是五位历练的宗室之一。
彼时,他时常以“千古一帝”为诱惑,向五位宗室灌输开疆拓土的思想。
为的,就是持续得到新帝的重用与信任。
事实证明,非常成功。
从新帝的一举一动来讲,赵策英是真的有成为“千古一帝”的意向。
既然“千古一帝”的饼已经吃下,那就再塞一个饼!
世宗!
就问你吃不吃吧?
汉武帝刘彻,千古一帝。
晋世宗司马师,西晋奠基人。
前秦世宗苻坚,统一关中,开国皇帝。
北魏世宗元恪,开疆拓土,疆域鼎盛。
北周世宗宇文毓,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
后周世宗柴荣,被誉为“五代第一明君”。
“世宗”这一庙号,从来就没拉胯过!
差一点的世宗是明君,好一点的世宗是政权开创者,千古一帝。
这个庙号,绝对是一张让人垂涎欲滴的大饼。
世宗,必须得留着时刻诱惑赵策英。
“中、高?”
二十余位礼官相继点头。
中兴之主、光大基业。
这两个庙号,的确是得呈上去。
“世宗,有世系转移之意,且去掉吧。”江昭平和道。
一锤定音,并无异议。
“如此,便是显、宣、孝三选一。”礼部左侍郎胡宿抚须道。
“上一位庙号为【孝】的君主,实为西秦孝宗乞伏炽磐,开疆拓土,使得西秦达到鼎峰。
庙号为【宣】的君主,则是唐宣宗李忱,隐忍登基,巩固边疆。
庙号为【显】的君王,为北齐显祖高洋,曾创立基业。”礼部右侍郎吴奎补充道。
作为上乘庙号,孝、宣、显对应的君王都不算差,硬要分个高低,可能孝要高一点。
孝为百善之首,相比起文、武这样本身不具有褒义的词,孝字一定程度上兼具了儒学社会的道德支撑。
不过,也高的有限,差距微乎其微。
“治政显著,行事明断,偏显;承继基业,拨乱反正,偏孝;文治上佳,民生安定,偏宣。”
“宣字留下,如何?”礼部右侍郎吴奎问道,没有说具体的缘由。
点到为止,为何选宣,礼官们心里都有数。
行事明断,先帝恰好有些优柔寡断,自是与显字无关。
孝和宣,肯定是宣字更贴合官家的治政。
“可。”
“亦可。”
不乏认可的声音,偶尔一两位面露迟疑,倒也并未出声反对。
主位,江昭颔首:“如此,便是中、高、宣三字。”
“至于究竟是拟定哪一种庙号,还得朝议。”
言罢,江昭摆摆手,吩咐道:“且都下去吧。”
“国丧期间,礼制规章以严为主,记得严加司职。”
“诺。”
二十余人齐齐行礼,退了下去。
江昭平和点头,望向就要行礼退下的左右侍郎。
“先帝皇陵,修建于何地可有定下?”江昭问道。
历朝历代,皇帝陵寝都是非常受重视的要务,不少君王都是一登基就着手修建陵墓。
大周一朝,受儒学“事死如事生”的影响,往往是君王驾崩以后才开始着手修建帝王陵墓,且工期严格限制在七个月以内。
开宝九年(960年),太祖皇帝驾崩,永昌陵于十二月动工,次年四月完工,历时五个月。
至道三年(997年),太宗皇帝驾崩,永熙陵于三月开工,十月建成,历时七个月。
乾兴元年(1022年),真宗皇帝驾崩,永定陵于四月修建,九月完工,历时五个月。
究其缘由,自是为了避免劳民伤财。
要是修建几十年的陵墓,耗费可不是一点半点。
相比之下,七月内完成工期,一定程度上能控制成本,减少对民生的侵扰。
如今,先帝驾崩,要修建永昭陵,也是一样的做法。
着钦天监选定陵墓,礼部、工部、户部一齐修建,时间非常紧。
“河南府嵩山北麓,相距京城约莫百五十里。”礼部右侍郎吴奎答道:“近来,工部在征调民夫,估摸着不久就会开工。”
“嗯。”江昭吩咐道:“陵墓修建一事,便有劳右侍郎主管吧。”
皇陵修建,礼部需得规范修建陵墓的规制。
事关重大,江昭肯定会腾出时间关注一二。
不过,除了主官以外,还得有一人常驻主管陵墓礼制。
左侍郎胡宿已经六十有九,太过年迈。
如此,也唯有右侍郎吴奎承担重务。
“下官定尽心办事,不敢有误。”吴奎连忙一礼。
江昭平和点头。
残阳如血,暮色四合。
御书房。
君臣相对,江昭汇报道:“礼部礼官选了四种可拟定的庙号,为世、中、高、宣,因世有世系转移之意,恐有误解。经过商议探讨,便以中、高、宣三种为可拟定的庙号。”
从理论上讲,拟定的庙号朝议探讨即可。
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得提前知会皇帝,让皇帝提前做好决定。
“世?”
赵策英一下子就关注到了特意被去掉的庙号。
世系转移,一等一的庙号!
目光,不自觉的亮了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