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18文学 >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 第105章 反了他娘

第105章 反了他娘

    第105章 反了他娘
    江南,睦州青溪县,堰村。
    竹林之中,有一户人家,宅子占地颇广。
    宅中主人,雇佣了不少人,门口悬着一个牌子,写道:漆园
    所谓竹木丝漆,以竹、木为原料,辅以天然大漆进行表面处理。
    然后做成竹木梳篦。
    院子里摆着的成品不多,佣工们低着头做工,其中一个身材魁伟高大者,正在刷漆。
    此时突然一阵鸡飞狗跳的吵嚷声响起,十几个皂吏捕快走了进来,二话不说就要开始搬地上的成品。
    一个佣工弯着腰,笑呵呵地上前,问道:“官爷,昨儿个已经拿了。”
    “昨儿个是昨儿个的,今儿个是今儿个的。”
    “这怎么说的,哪有人天天收税的。”
    “嘿,我们就是天天收,你待怎地?”
    漆园里,几个佣工都眼色不善地看着他们,皂吏们丝毫不知,依然搬着东西。
    所有佣工,都看向那个还在刷漆的魁梧男人,见他没有抬头,佣工们叹着气,只能袖手看着他们把东西再次搬走。
    等人出去之后,一群佣工,默默走到方腊身边。
    “教主,朝廷不讲信义啊!他娘的,拿走了我们多少丝漆,如今又来索要!”石宝虎目圆睁,厉声骂道。
    “就是!比做贼的还狠!教主,这样下去怎么得了?以前的那些贪官虽狠,还知道留点嚼头,可朱勔老贼来了之后,榨取的比原先狠了十倍,根本就没想让咱们活!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呀!”王寅也忧心忡忡的道。
    方杰脸色阴沉,闷头又狠灌了一口酒。他的酒量甚大,但是现在已经明显喝多了,两只眼珠通红。
    终于,看似脾气最不火爆的王寅,小声说道:“教主,反了吧.”
    其他人顿时都站起身来,满怀期待地看向方腊。
    方杰抓起酒壶,张开大口,畅饮起来,一壶酒喝光,“砰”的一声顿在桌上,五指一合,一把锡壶就象稀泥似的,在一阵刺耳的声音之中被捏成一团。
    他嘴角噙着冷笑说道:“新来的这鸟知县,不过是攀附上了朱勔的关系,已经全不拿我们当人看。”
    从大宋立国开始,就在压榨江南,为了弥补财政上入不敷出的局面,江浙地区作为大宋经济要地与财源核心,两浙路和江南东路垦田占全国17%,户口占比亦可观。
    江南各路粮纲总额中,其米供京师数额突出,两浙路最多,合计占米纲41%。
    自神宗熙宁起,上供粮帛银限额渐增,崇宁时一路增幅达十数倍。
    如今王黼上台之后,财政亏空更大,只能继续从东南,尤其江浙加紧榨取。
    直到石纲这玩意出来,皇帝让朱勔在苏杭设“应奉局”,大量征调船只,以每十艘船编为一纲,称为“石纲”,专门负责运送从江南地区搜集而来的草木奇石。
    凡百姓家有可赏玩之物,便强征,不付分文,稍有违逆则以“大不恭”治罪。
    方腊这个小小的漆园,原本是一年交一次,后来是一个月来一次,如今是一天或者两天来一次.
    百姓的苦难,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好好的鱼米之乡,没有外敌困扰,却比西北那种百年征战之地还惨。
    方腊终于刷完了最后一个篦箕,他缓缓站起身来,看了一圈。
    “大家都想反?”
    他们聚在一起,早就有了反意,只是一直在积蓄力量,利用传道的幌子,发展造反的百姓。
    石宝一听火了,狠狠一捶院子的树干道:“打着皇家的幌子,吸咱们的血,贼厮鸟,再不反,倒叫他们吸干了!”
    厉天闰脸色沉了下来,四下一瞥道:“隔壁那财主方沐,也被狗县令逼的全家上了吊,那是他窝囊。咱们是响当当的汉子,站着一根、躺下一条,又有教主带领。让个鸟毛县令如此欺辱?要我说,早反,晚反,都是反,不如就在今天,反了他娘的!”
    方腊将刷好漆的篦箕放在空空如也的架子上晾晒,摇了摇头,说道:“先别急,准备还不够。”
    他的威望太高,尽管所有人都已经忍耐到了极限,但是方腊一发话,还是都沉默下来。
    ——
    清溪县,知府刘红还没睡下,今晚知州、同知等人请他吃饭,这才刚刚回来。
    想到那些官儿都比自己大,却还要巴结自己,刘红就有些得意,难以描述心里的舒坦。
    谁叫他小妹子生的俊俏,送给朱勔之后,做了个受宠的小妾呢。
    他洗净了身子,换了身轻软白袍,坐在椅上,拿起刚刚泡好的香茗,开心的哼了段儿戏词,对管家道:“今儿个去催收的都回来了么?”
    他派出去的皂吏,干脆就都是他的家丁,换了一身行头直接明火执仗,挨家挨户明抢。
    敢反抗的直接砍了,扣上个‘大不恭’的罪名。
    管家忙道:“回老爷,还没回来。”
    刘红眯起眼,就着壶嘴儿滋儿的吸了口茶,眯起笑眼道:“好,没回来好,让他们在外面多转转,老爷我买这个官,了不少的钱钞,再不加把劲,什么时候能赚回来?”
    他刚说到这儿,门子就腾腾腾的冲了进来,叫道:“老爷,县里的方有常来了,说是有要紧事说与老爷知道。”
    “哈哈哈!”刘红一拍大腿,乐不可支的道:“我没找他,他倒先找上门来了,这不是自投罗网么。”
    ‘滋儿’,又是一口茶:“看来他是想消财免灾,做梦!还愣着干吗?叫他进来啊。”
    不一会,一个身穿长袍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见他空着手进来,刘红有些皱眉,问道:“你有何事要见本官啊。”
    方有常弯下腰,小声说道:“老爷,小人特来举报,那传摩尼教的方腊,他要造反!”
    刘红一下站起身来,显得有些胆怯。方腊这人他知道,组织了一群百姓信什么摩尼教,根据这些教徒吃素和崇拜摩尼佛的特点,被称为“吃菜事魔”。
    以前根本没把他放在心上,没想到他竟然敢造反。
    方有常见他这幅怂样,心中暗暗鄙夷,你往死里欺虐百姓,原来没想到他们会造反啊?
    “来人呐!速速派何金,将方腊擒来,死的也要!”
    方腊在江南传道,是一个优势,也是一个隐患。
    传道越多,就越难隐瞒,总会有几个信徒,想要用揭发的方式,来升官发财。
    当年黄巾,也是被人举报之后,不得不提前举事。
    清溪县的皂吏显然是不够用了,县尊命令下来,何金马上亲自骑马去两浙都监衙门,请求出兵镇压。
    县衙中有方腊安排的衙役,马上就通知到了方腊,说是隔壁财主方有常告密,官府已经派人来镇压。
    漆园之内,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方腊再不犹豫,果决地说道:“召集教众,准备举事!”
    方杰一听,借着一股酒意,猛的把手中竹竿往墙上一掷,吼道:“好!好啊!反他娘的!”
    方腊手下的佣工,都换好了衣裳,长柄马刀斜背于肩后,红缨拂摆,煞气凌人,面前是一排排身躯强健的汉子,人人劲装。
    “教主,方有常告密,要不要先宰了他!”
    此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一只只火把猎猎,映红了方腊的脸庞和那双黑黝黝的眸子,眸中仿佛有两团火焰在跳跃:“告密叛徒,当千刀万剐!”
    一群人摩拳擦掌,朝着方有常的庄子奔去。
    方杰上前猛地砸门,有人开门之后,小心问道:“谁啊?”
    方杰狰狞的脸上一片杀气,一拳捣向他的小腹,门子倒地之后,众人推门而入。
    “一个也别放走!”石宝大喝一声,抬脚踩在门子的喉咙上,传出清脆的骨裂声。
    伴随着尖叫声此起彼伏,庄子里的方有常、妻妾老小,庄客、奴仆.一共四十余人,全都被押在院子里,反剪双手,跪在地上。
    方有常一个劲地求饶,跪着爬到方腊身边,刚想说话,被方腊身边的方杰一棍子砸在他的后脖颈上,颈骨立即被砍断了,头颅以一个奇怪的角度软绵绵地耷拉着。
    庄子里人越聚越多,足足有一千余人,眼看要装不下了。
    方腊从人群中,走到门口,三五下站到庄子门墙上。
    里外的信徒,都朝着他望来。
    方腊举着火把,单手猛地扯开衣襟,露出鞭痕交错的胸膛,声如裂帛:
    “父老乡亲!兄弟们,俺们江南水米地,天爷降的雨露,偏生养不活种地人!一冬刮三遍漆皮,汗珠子摔八瓣熬的油膏,叫造作局勒逼得连根毛都不剩,那大宋的赵官儿要造宫殿,朱勔狗贼倒踩着咱们的人骨头去登天梯哩!”
    他咬着牙,目呲欲裂,双眼中全是仇恨的火焰。
    下面轰起哭骂:“剥皮县令刚抢走俺家十斤生漆!”
    方腊攥紧了拳头,在空中挥舞着,“大家的血,流不尽!今年石纲过境,碾平了百亩稻,官府反叫俺们赔践踏皇木的罪过!俺只问恁种田的吃糠,织绢的衣褐,熬漆的手上尽是烂疮!这世道公平否?”
    “不公!”底下千条喉咙一起喊,声若闷雷。
    “俺再问!”方腊劈手指向北,“契丹夏贼年年逼咱纳百万岁币,官家倒拿江南膏血喂豺狼!边关吃了败仗,又抓俺们儿郎填命,父兄冻饿死在运粮道上!这道理通否?”
    “不通!”人群中,用手里的铁锄木棍撞地,发出山响。
    方腊骤然嘶声:“天补平均!这杀千刀的赵官儿,江山是从孤儿寡母手里夺得,他算什么鸟毛的真龙天子!税赋重过磨盘,胥吏狠逾虎豹!俺们竹木漆楮四行,连活路都绝了!活路都绝了!”
    “明日五更,敢举火的随我劈县城粮库!杀朱勔党羽祭刀!活命之路——只在手中柴刀上!”
    说完,他指着跪在地上的一群人,道:“这方有常跑去告密,要让那剥皮县令,将咱们全部杀绝哩!”
    已经被说动的人群,怒火一点就着,纷纷举起锄头、木棍,朝着这些人挥舞下去。
    ——
    十月。
    方腊在漆园,召集一千多信徒,大骂朝廷赋役繁重,官吏贪腐成风。
    以江南百姓之膏血取媚于“西北二虏”,也就是给西边的夏国,北边的辽国进岁币。
    方腊自号“圣公”,改年号为“永乐”,以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为永乐元年正月,建立政权。
    在青溪县息坑歼灭前来镇压的官军五千人,斩两浙都监黎遵、颜坦,并乘胜一举攻克青溪县城。
    县令刘红被剥皮放血,抽筋挖心。
    此时陈绍在西北,示意韩世忠挑起和西夏的矛盾,两边在盐池以西打了一仗。
    西夏如今的局面,还不如大宋,正在内斗。夏帝一眼就瞧出了陈绍的算盘,马上派人绕道,去汴梁告状,表示自己真心降伏,不敢再犯境,此番纯属是陈绍挑起。
    陈绍不知,依然以此为理由,请求推延进京日期,朝廷不许。
    宥州城里,陈绍的承宣司中门大开,甲士林立。
    他和几员新提拔的武将,聚在一个铜炉旁,看着地图上的几处标记,研究接下来的布防。
    这些大多是西域汉人,靠军功一步步升迁上来,对陈绍忠心耿耿。
    其实西域这块地方,汉人一直都有很多。自汉隋唐以来,西域商路的兴旺繁宁,使得大批汉人移居西域,并沿这条路线定居下来。
    唐肃宗时期,吐蕃成为西域的绝对统治者,西域几百万汉人皆陷于他们的统治之下,过得相当不好。
    唐文宗时期,曾经遣使者至西域,见甘、凉、瓜、沙等州城邑如故,而当地汉人无数,见有唐朝使者,夹道欢呼,涕泣质问:“皇帝犹念陷蕃遗民否?”
    可是当时大唐,疾病缠身,已无力收复西域,又过了几年,唐朝迫于吐蕃的武力,干脆与吐蕃王朝建立清水盟约。
    唐地泾州右尽弹筝峡,陇州左极清水,凤州西尽同谷,剑南尽西山、大渡水,吐蕃守镇兰、渭、原、会,西临洮,东成州,抵剑南西磨些诸蛮、大渡水之西南…从此以后,使得陇南文、武、成、迭、宕、岷各州郡县俱废,全部成为吐蕃的领土。
    这些地方的汉人,也都成了异国百姓,于是陷落西域的汉人人口更形壮大,达到了数百万之众。
    当然,这数百万汉人也与中原彻底断了联系。
    到了大宋立国时候,强横一时的吐蕃王朝灭亡了,吐蕃、回纥、党项等部落政权分别瓜分其地,各占一方。
    直到西夏建立,这个小国虽然远不如当时的吐蕃强大,但是他们治国有一手。
    再加上北宋实在没有大唐那样的凝聚力,西域的汉人,对大宋也就没有什么归属感。
    反倒是重新打回来的陈绍,因为其有功必赏的政策,加上对农牧、商路的重视,稳定了当地局势,正在慢慢获得越来越多的西域汉族豪强的支持。
    此时有人进来,在他耳边低语一番,然后递上一张纸。
    陈绍快速看完,暗暗点头,方腊老兄反了。
    这在他意料当中。
    就如今这个中枢,对下的严苛盘剥,早就让百姓们活不下去了,只有一个江南道反了,已经很不错了。
    陈绍站起身来,自己要找的理由终于来了。
    “来人呐,帮我写封信,交到表兄手里。”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勾引有妇之夫 朱门绣户 窑子开张了(H) 改造系统 长日光阴(H) 【快穿】诱行(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