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105-第二艘委托者(第四更3.8k)
(上一章标题搞错了,写这个的时候给昏头了,已改!)
雷恩紧紧抓住指挥椅的扶手,不动声色地调整着部署。
他让“白手舰队”这支精锐力量加速向前,超过了作为舰队核心的旗舰“击退号”本身。
他的目的是将“击退号”置于整个舰队相对靠后的中央位置,而不是最前线。
“……已经,锁定目标了!”高德尔的声音带着一丝电子化的兴奋感响起,“预测模型正在传输!”
雷恩立刻将目光投向主战术星图。
星图上,两条闪烁着刺眼红光的弧形预测线清晰标注出来,指示着共和国那艘“委托者级”星际无畏舰最可能的跃迁落点。
问题在于,有两条预测线。
它们分别指向共和国三个主力编队之间正在不断扩大的空隙。
现在回想起来,共和国的意图十分明显。
共和国很可能就是想要引诱邦联舰队全力冲向这些空隙,然后让“委托者级”星际无畏舰直接跃迁到他们头顶,复制萨尔瓦拉战役中歼灭邦联战斗中队的战术。
那么核心问题来了。
无畏舰到底会从哪个空隙跃迁出来?
雷恩手指飞快地在控制台上操作,调出共和国各分舰队的详细数据进行分析。
中央是“长枪舰队”,右侧是“钢铁利刃舰队”,左侧则是“白色胸甲舰队”。
在经历了森塔雷斯战役和开战初期的打击后,“长枪舰队”损失惨重,根据引擎信号判断,只剩下大约三百艘具备完整战斗力的战舰。
“钢铁利刃舰队”还有九百艘,“白色胸甲舰队”则剩下七百艘左右。
如此看来,“钢铁利刃舰队”在之前的“小行星炮弹”攻击中受损相对较轻。
雷恩脑中灵光一闪,想通了对方的盘算。
“所有单位注意,”
他声音沉稳地开口,高德尔立刻开始录音并广播。
雷恩的声音传了出去。
“距离与敌主力接触还剩不到十三分钟,立即执行第十七号机动方案!”
“我要看到完美的‘改良三号战斗指令’,‘白手舰队’作为战术顶点,严格按照演习方案执行!”
庞大的邦联舰队如同一台被唤醒的战争机器,开始缓慢而坚定地移动。
后排舰船向左侧大范围机动,暂时脱离了共和国舰队的直接观测范围。
在十分钟的时间里,原本的“九头蛇阵”迅速演变成了经典的斜线阵列。
这个阵型的意图非常明确,就是集中力量,直接穿透共和国舰队防线上的薄弱点,将“钢铁利刃舰队”与其他共和国的编队彻底切割开来!
在邦联军团的右侧,正对着共和国“白色胸甲舰队”的方向,联合防御舰队和纳多林战斗中队严阵以待,准备迎接一场残酷的厮杀。
就在雷恩眨眼的瞬间,战斗已经骤然爆发!
舰载自动瞄准系统瞬间锁定目标,猛烈开火。
双方舰队正以每秒近六万公里的惊人相对速度高速接近、交错!
“击退号”的舰体剧烈震动起来。
尽管“击退号”身处舰队相对密集的中央区域,护盾仍然承受了零星的炮火打击。
共和国的涡轮激光炮惊慌失措地轰鸣着。
当邦联舰队像一把尖刀般刺入共和国两个编队之间的楔形区域时,绝大多数共和国炮火都落在了邦联舰队的尾部后方。
邦联这突如其来的迅猛冲锋,连他们自己都感到一丝意外,更别提共和国了。
对方的火控计算机正在疯狂地重新计算瞄准参数。
相比之下,邦联舰队几乎弹无虚发。
敌人的战舰近在咫尺,邦联密集发射的导弹雨点般砸向早已被削弱的共和国护盾,致命的粒子束和离子束弹幕精准地摧毁着那些来不及将护盾能量集中到正前方的共和国战舰。
面对邦联的冲击,共和国舰队非但没有减速,反而再次加速!
从表面上看去,他们是想要强行冲破邦联的阵线,然后实施包抄。
但邦联采用的是斜线阵列,原本五层纵深的队形此时已经加强到了近十层。
共和国舰队很快意识到,贸然深入这样的阵型无异于自杀。
随着几艘鲁莽冲在最前的歼星舰被邦联集火,化作太空中绚烂却致命的火球,邦联依靠数量优势开始将突入的共和国舰队硬生生推了回去。
“白手舰队”成功突入了“钢铁利刃舰队”与“长枪舰队”之间的空隙。
战舰怒吼着,向左右两侧同时倾泻出密集的炮火,作战计划如同高效的生产线般被严格执行。
与此同时,“索尔舰队”和“克莱姆舰队”也与“长枪舰队”的主力前锋展开了猛烈交火。
在最后一刻,他们佯装转向规避,紧接着连续发射了两波致命的质子鱼雷齐射!
而在更远的后方,经过紧急补充的邦联机器人轻型攻击机群,如同一片令人心悸的金属乌云,正蓄势待发,准备扑向猎物。
……
在战场的另一侧,变化细微得几乎难以在宏观星图上察觉。
联合防御舰队和纳多林特遣部队正与“白色胸甲舰队”展开一场惊险的猫抓老鼠的游戏。
数量处于劣势的他们,凭借其提奥尼斯战舰相对更优的机动性,时而发起迅猛的冲锋,抓住机会猛烈开火,时而迅速迂回撤退。
他们的战术目标很明确,就是引诱被激怒的“白色胸甲舰队”做出错误决策,使得编队更加混乱,将其一步步引入90号“圆柱体”推进编队以及那颗蓄势待发的“维多利亚·路易丝号”小行星的致命射程之内。
他们承担着最危险的任务,因为他们需要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忠诚与价值。
格雷沙德无法拒绝这个任务,否则会引发舰队内部的不满。
但令雷恩感到意外的是,格雷沙德本人似乎非常乐意扛起这把双刃剑。
“‘火焰信使号’发来通讯,请求邦特里准将接听。”通讯机器人报告道。
“他们到了!”雷恩精神一振,声音带着一丝兴奋,“比预期稍早,但来得正好!他们带了我要求的布雷舰吗?”
“是的,长官,”机器人迅速回应,“十六艘专业布雷舰已经抵达。”
“很好,非常好。”雷恩点了点头,即使在周围激烈的战斗信息环绕下,他的语气也透露出一种奇异的冷静,“命令他们暂时待命,等待我的指令……立刻联系特伦奇上将,他现在到什么位置了?”
“‘黎明号’巡洋舰报告,特伦奇上将正从阿尔坎星域赶来。”高德尔停顿了一下,调取另一份信息,“托尼斯海军上将刚刚抵达贝尔德罗内星系。”
不错,不错!
雷恩心中涌起一阵一切都在按照计划顺利推进的满足感。
“来吧,共和国,快点打出你们的王牌,这样我们才能进行下一步!”
“白手舰队”终于成功穿透了共和国舰队的最后一道防线。
前方豁然开朗,远处是尼亚里坎星云璀璨而朦胧的光芒。
星云附近,漂浮着刚刚被摧毁的共和国舰队的残骸。
这些扭曲的金属巨兽在虚空中无声地翻滚,姿态中透露出一种失败的屈辱。
雷恩同时关注着邦联舰队的整体状态和“钢铁利刃舰队”的动向,调动着身为指挥官的全部经验和直觉,敏锐地捕捉着敌方任何异常的举动,精确地把握着下达下一个关键命令的时机。
“执行第十五号机动方案,立刻!”雷恩的声音肃穆,不容置疑。
“白手舰队”庞大的舰群闻令而动,再次进行大规模转向。
大约七百艘战舰同步向左舷转向。
整个编队先是如瓣般散开,随即又以惊人的效率重新聚合,形成一只巨大的、意图明确的“手掌”,开始强行将“钢铁利刃舰队”与他们的共和国友军彻底隔绝开来。
“慷慨级”巡洋舰和“抗命者级”轻型驱逐舰,以及更多型号的驱逐舰从上方俯冲而下。
战舰舰艏处密集的炮塔构成了锐利的矛尖,凶狠地将零散的敌舰从主力集群中驱赶出去。
而更庞大的战列舰和重型巡洋舰则相互靠拢,组成了一个由纯粹金属质量和巨大动量构成的移动方阵。
它们无情地碾过、撞开任何失去动力的共和国歼星舰,将残余的“钢铁利刃舰队”向外围挤压、驱赶。
“钢铁利刃舰队”此时正身不由己地向后滑入那片因战斗而不断扩大的残骸区域,瞬间变成了被三面包围的猎物。
共和国歼星舰普遍存在的机动性短板,特别是转向和倒车能力低下的设计缺陷,在此时完全显露出来。
此刻,他们如同陷入了泥潭,三面受敌,处境极其危险。
发现友军陷入绝境,“长枪舰队”的右翼分舰队想要脱离主战场,猛冲向“白手舰队”的后卫部队,意图实施救援。
但卡莉·特里尔姆指挥的“克莱姆舰队”反应极为迅速,精准地切入这个刚刚形成的楔形缺口,以一条笔直的航线干净利落地切断了“长枪舰队”的t字横头阵位。
在极近距离上,他们发射了致命的鱼雷弹幕,剧烈的爆炸瞬间照亮了那片空域。
这不是卡莉第一次在关键时刻支援雷恩,考虑到两人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雷恩觉得这恐怕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雷恩将视线从局部战果上移开,审视整个战场的态势。
其实,根本不用看。除了“白色胸甲舰队”因为察觉到靠近“圆柱体”杀伤区边缘而明显放慢了推进速度,显得有些犹豫之外,共和国舰队在其他各个战列线都呈现出了明显的溃败迹象。
就在雷恩断定那艘“委托者级”星际无畏舰不会出现,或者已经错过最佳时机的时候,共和国终于打出了他们最后的王牌。
宇宙的背景噪音仿佛瞬间被调低了。
一股无形的冲击波掠过,雷恩甚至感觉皮肤表面传来一阵轻微的刺麻感。
那是维度屏障被强行撕裂时泄露出的克罗瑙辐射。
伴随着无声却震撼人心的能量爆发,这艘庞然巨舰“创始者遗产号”,正如雷恩所预测的那样,跃迁出现在“长枪舰队”和“白色胸甲舰队”之间的空隙地带!
它那如同山峰般巨大的舰艏炮塔,在完成跃迁的瞬间就已经开始充能,闪烁着毁灭的光芒。
然而,这并不是全部。
就在这时,一片巨大的阴影突然笼罩了“击退号”的舰桥舷窗。
雷恩下意识地皱起眉头,困惑地环顾四周。
恒星的光芒本应在他们舰尾方向,这阴影从何而来?
他疑惑地瞥了一眼近处的战术星图,一股冰冷的麻痹感瞬间从心底升起。
他看不到代表“击退号”自身位置的推进器信号锥!
实际上,整个“白手舰队”所有战舰的信号锥都消失了。
它们……仿佛被一个巨大得难以想象的信号源彻底覆盖、吞噬了?!
一个全新的、令人窒息的识别信号强行出现在所有传感器读数上。
“核心荣耀号”。
雷恩猛地抬头望向主观察窗。
窗外本该是璀璨的星空,此刻却只剩下无边无际、令人绝望的黑暗金属壁垒。
“呃,长官?”高德尔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迟疑,电子眼转向雷恩,“传感器显示……有一艘星际无畏舰……就在我们正上方,距离……极近。”
雷恩心中那点因战术成功而产生的愉悦感,瞬间被这冰冷现实的“振刀”捅得粉碎,丢进了阴沟里。
操!
他妈的!
“全舰队!紧急规避机动!!!”雷恩的尖叫声响彻了舰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