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101-机动!(第四更)
“克朗普林兹号”的内部构造与当代战舰截然不同,沿用了古老的提奥尼斯设计理念。
整艘战舰,包括核心的驾驶室,找不到一块透明钢观景窗。
驾驶室深处,是全息投影仪、绘图板、外部摄像头画面和超光速传感器显示屏的天下。
这些设备持续嗡嗡作响,屏幕光点闪烁不停,海量信息如同潮水般涌入。
迪德里希站在中央,将这些不断刷新的数据流在脑海中艰难地拼凑成清晰的战场图景。
他眉头紧锁,视线死死钉在代表敌方主力部队的标识上。
共和国舰队正以每次数百艘的规模跃出超空间,显然是按战斗群分批抵达。
这个选择是充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策略。
虽然放弃了突袭的突然性,却保证了舰队能更有序地展开,更重要的是,后续跃迁的战舰会被先头部队制造的巨大能量扰流所掩盖,干扰分离主义者的扫描仪,让他们难以准确判断后续抵达的舰船数量。
迪德里希一眼就认出这是很常规的战术。
他们自己也经常这么干。
此刻,由联合防御舰队和其他邦联部队勉强拼凑起来的战斗阵列,正严阵以待。
大约两千艘战舰被排布成紧密的五层纵深,模仿着水分子结构的拙劣版本。
或者说,它缺乏真正坚固防御体系应有的严密性,而不是一个战斗阵列应该模仿的石墨那种坚固的共价网络结构。
一个让迪德里希感到难堪的事实是,联合防御舰队的战舰明显是这条防线中最薄弱的一环。
为了弥补经验和技术上的不足,卡莉·特里尔姆指挥官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
将这些相对生疏的战舰打散,分配到经验丰富的邦联战斗中队中去。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一是避免被共和国锁定这个明显的“软肋”进行集中突破。
二来,这种混杂编队本身,反而更符合他们此刻特殊阵列的真正目的。
而这个目的,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做这么多,就是为了隐藏银河系里前所未有的一门超级“火炮”。
三艘巨型的“场域安全货柜船”(fscv)正悄无声息地在舰队阵列的边缘缝隙中穿行。
每隔一段时间,它们就释放出三十个巨大货柜中的一个。
早已等候多时的小型拖船立刻上前,小心翼翼地引导着这些庞然大物。
每个直径半公里的货柜里,塞满了从科卢梅克斯星系各处搜刮来的小行星碎块,数量从一百颗到上千颗不等。
其中一个货柜里装的,是被称为“维多利亚·路易丝”的大家伙。
这是一颗体积达四千七百万立方米、质量超过一亿四千万吨的小行星。
为了把它硬塞进货柜,工程人员费尽心思,将它粗糙地修整成了一个大致的球形。
迪德里希不得不承认,想出这个点子的翁德伦人确实是一个天才。
大胆,疯狂,令人瞠目结舌。
撇开那个丛林星球声名狼藉的历史不谈,光是他们最大的敌人竟是自己的卫星这一点,就足以证明他们在“非常规作战”领域的独特造诣。
大概也只有毕生都在与“恶魔之月”搏斗的人,才会想到把小行星当霰弹炮弹来用。
迪德里希暗自感叹。
共和国的推进显得异常谨慎。
迪德里希深入研究过森塔雷斯战役的记录,察觉到对方指挥官行为模式的巨大转变。
现在双方舰队主力几乎都已经暴露在明面上。
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谨慎小心成了当下的主导策略。
“预计半小时后进入拦截距离,时间持续缩短!”通讯席传来紧张的喊声,“敌方加速度正在急剧提升!”
迪德里希身体微微前倾,手肘撑在一个控制面板边缘,手指悬空,避免误触下方密密麻麻的仪器。
他目光扫过一块丙烯酸防护罩下的扫描屏,看到科卢梅克斯本地的战列舰“赫克森科尼格号”正在焦躁地试图越过一艘体型小得多的联盟护卫舰。
那艘强大的战舰像一匹难以驾驭的烈马,急于冲向战场证明自己。
哈巴托克二号!
迪德里希迅速在舰船名册上确认了那艘勇敢的护卫舰的名字。
长度不过两百米,却坚定地挡在足有一公里长的“赫克森科尼格号”前方,试图迫使它冷静下来。
迪德里希咬紧牙关,这种近乎鲁莽的勇敢令人动容。
他在心里默默记下,战后一定要表彰这艘护卫舰。
作战图的另一端,共和国的进攻阵型逐渐清晰。
那团沸腾的战舰集群开始向外扩展,分裂成三个标准的攻击方阵。
中央位置是“长枪舰队”的五百艘战舰,两翼则分别是“钢铁利刃舰队”和“白色胸甲舰队”,各自兵力约在一千艘上下。
这一切,完全印证了哈索尔此前的战斗分析报告。
“我们那些‘炮弹’……有效射程是多少?”迪德里希提高声音问道:“数量有多少?”
他的大副迅速回答道:“算上‘维多利亚·路易丝’,我们总共有九十枚‘炮弹’,排除它,就是八十九枚……理论试射距离可以达到一千万公里,但真正有效的打击射程,可能只有一半,五百万公里左右。”
海军少将缓缓点头。
八十九枚宝贵“炮弹”,意味着每一颗都弥足珍贵。
更何况,负责推动这些货柜的,是一支临时拼凑起来的混合编队。
征用的货船、散装运输船、加上部分无畏舰和战列舰。
这意味着每个货柜的推进参数、性能表现都各不相同,充满了变数。
迪德里希瞥了一眼集成计时器,心中飞快计算着下达命令、舰队调整到最终攻击位置所需的时间。
考虑到共和国舰队不断增加的加速度,大概只有不到十分钟的窗口期。
他利用这短暂的空隙,再次查看邦联第一舰队托尼斯上将和第四舰队特伦奇上将发来的通讯状态更新。
他默默祈祷他们能信守承诺,尽管这种祈祷在残酷的战争中显得如此无力。
如果他们无法及时赶到……
那么计划就是依托科卢梅克斯的行星防御炮台,坚守至少半个当地日,等待炮台完成最终调整和充能。
如果连这也做不到……
那么科卢梅克斯行星本身将成为最后的战场。
这颗星球富庶程度堪比拉克萨斯二号,是佩勒米安贸易航线的核心枢纽,地表遍布繁华的城镇都市,生活着数十亿人口。
此刻,星球上的着陆场正在加固工事,平民被紧急征召,军队也在集结。
他们绝不会轻易投降。
但他内心深处,无比希望战火永远不要烧到行星表面。
“‘哭泣太阳号’命令!采用九头蛇阵型!立刻执行!”通讯官猛地摘下耳机,几乎是跳了起来,目光在舰桥焦急地扫视,最终锁定在迪德里希身上。
“腹侧推进平台!”迪德里希毫不犹豫,声音斩钉截铁,“立即执行机动命令包!快!”
“克朗普林兹号”庞大的舰体发出低沉的轰鸣,覆盖全身的镜面装甲板微微震颤,如同巨兽呼吸。
战舰灵活地向上方机动,推进器喷口喷射出调整姿态的蓝色尾焰。
迪德里希小心地控制着推力,既要避免撞到上方的友舰,又不能挡住下方舰船的路线。
他紧盯着计时器上不断跳动的秒数,一滴汗珠沿着他的额角悄然滑落。
舰队变阵的每一秒拖延,都给了共和国舰队多一秒时间去发现那些隐藏的杀机。
那些悬浮在阵列中、自身没有推进器、依靠舰队庞大信号掩护而近乎“隐形”的小行星货柜。
时间就是生命,他们必须争分夺秒。
当邦联舰队最终完成机动,上下两层战舰排成两道平行的战线时,早已准备好的拖船群立刻像灵巧的手指般行动起来。
它们推动着巨大的‘货柜’,抢在舰队完全清空射击通道前,将它们推送到预定的发射位置。
迪德里希回想起之前战术会议上的激烈争论。
是将“炮弹”部署在主战线后方发射以争取时间?
还是放在战线前方发射以彻底杜绝误伤友舰的可能性?
被上万颗呼啸的小行星误伤?
这个风险毫无争议,必须排除。
四百艘征用的民用商船和一百四十艘邦联战列舰紧随其后。
当拖船将货柜稳稳停泊在发射点后,这些庞大的舰船迅速组成九十三个三舰一组的圆柱体编队,精确地环绕住每一个货柜。
巨大的货柜被缓缓纳入编队中心,如同古老的炮弹被滑膛炮的炮膛稳稳包裹。
“距离?”
迪德里希的声音低沉下来,目光死死锁定在全息摄像头传回的监视画面上,专注得仿佛忘记了呼吸。
这是一种近乎病态的专注,混杂着对未知结果的恐惧与期盼。
这些“火炮”能一举摧毁敌人,还是会带来灾难性的反噬?
当他想到反噬的可怕后果时,专注瞬间被强烈的紧张感取代。
那些征用的商船上只保留了最低限度的骨干船员,并非没有原因。
“一千万公里……九百八十万……九百六十万……持续接近!”
第一波能量脉冲已经像无声的浪潮般涌出……
那是六艘负责测试射击的两公里级战列舰,启动了舰上所有的牵引光束发射器。
目标货柜的力场约束瞬间解除!
与此同时,“克朗普林兹号”的传感器屏幕被骤然爆发的强烈辐射干扰完全淹没,变成一片刺眼的雪……
(本章完)